少年儿童的主要生活是在校园,他们的心理健康往往与教师日常的教育行为和心理健康状况密不可分。因此,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是做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董奇教授设计并推出的“学习与心理健康促进工程”,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寒假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参加“促进工程”培训的老师来到北师大听讲座,董奇教授问:“谁能谈谈您是如何把心理学知识运用到寒假生活中的?”结果两位站起来的回答问题的老师说的都是他们在上学期工作中运用心理学知识的体会。于是董教授又问:“我刚才问的是什么问题?”叫起了好些老师,谁都说不清楚,大家只模模糊糊地记得是问学习的理论在工作方面的应用。董教授深有感触地说:“老师们,您们忙了一个星期,星期日不休息,大老远来北师大听讲座,能说不认真吗?可谁都没记住我问的问题,其实这很自然。但是有的老师当学生没听清他们提出的问题时,却往往不能容忍,希望老师们今后对您的学生多一些理解和宽容。”几句话使教师们更深入地理解了“无错原则”。
“无错原则”的运用,有效地改变了老师的教学行为。一次,光明小学的的青年教师孙艳为40多位来听课的老师做课,她讲的课文是《小山村》。其中一句是红红绿绿的树,多美丽的小山村。重点要让学生理解表示颜色的词。为此,孙老师特意准备了图画。当许多同学赞美画中景色“真漂亮”时,一个女孩子却说:“红配绿,赛狗屁”。话音刚落,所有听课的老师轰堂大笑,同学们也笑得前仰后合。孙老师镇定了一下,说:“小莉认为红和绿在一起不好看,别的同学有什么看法?”大家纷纷发表意见。课下,孙老师告诉小莉:“大胆发表不同意见是好的,但那句话不太文雅,以后要换一种说法”。孙艳老师说:“无错原则”使我意识到,孩子这样说并不一定是故意捣乱,很可能是把平时听到的一句话随口说了出来。让每一个回答问题的同学都能体面地坐下,学生在教学中才敢于参与。
董奇教授认为:所谓“无错原则”,其实就是要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接受和处理孩子在成长和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所谓的“错误”。事实证明,许多问题成人都在所难免,何况对于不成熟的孩子。这种观念一旦被老师接受,就会减少许多因苛求学生而引起的教师心理上的焦虑,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促进工程”课题组专家们认为:看一个学校办得好不好,首先要看这个学校的学生心境是否积极、情绪是否愉快。因为这些都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而学生的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情绪状态。那么,哪些情况最容易影响老师的情绪呢?培训中老师们列举了身边的许多事例:
——一位老师因一名11岁的男孩课间玩雪球而大动肝火,停了他两节课并请来正在上班的家长。从此师生关系变得非常紧张,原来只是因为这位老师的一句话:“下课时,绝不允许任何学生玩雪,否则我绝不客气!”
——一位老师怒气冲冲走进办公室找班主任告状,原来只是因为一个同学在日记中批评了她不该在课堂上大发脾气。
——对在课堂上看课外书且屡教不改的学生以撕书、没收书来解老师心中之气;对课间追跑打闹的学生,以停其课间休息来消老师心中之火:对不完成作业的学生以漏一罚十来泄老师心中之怒,诸如此类,都是学校中见惯不怪的现象。
经过“促进工程”的培训,许多老师认识到:当我们遇到学生行为问题时,要能够容忍孩子与成人的差距,不能完全用成人的标准衡量对与错。一位教计算机课的教师结合自己的经历谈到:我曾给我校的老师们上计算机培训课,他们在底下闹闹哄哄,刚讲完的东西不一会儿就不会了,不停地举手询问,课堂上根本安静不下来。就在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特别能够理解孩子的闹腾,心想自己以后再也不该跟孩子生气了。
培训,使老师们走出了“师道尊严绝对化”的误区,以平等、平常之心理解孩子、接纳孩子、尊重孩子。当老师们把这种观念用于教育实践的时候,他们发现自己像变了一个人: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变得完全可以理解了,于是生闷气的时候少了,与孩子同乐的时候多了,不知不觉中,整个心理状态轻松了许多。
现代教育观念认为:只教知识,不能在情感上给孩子以积极影响的老师是不称职的。而要做到“称职”,教师自己首先要有健康、丰富的情感。因此“促进工程”课题组的专家们在培训中强调:教师要有一个完美的人生、幸福的人生,还应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袁老师是一位曾获得市区以及全国荣誉称号的特级教师,然而,对于什么是完美的人生从来没有想过,似乎工作就是生命的全部。几十年来,她很少顾家。她认识的好几位优秀教师,不是独身就是离异!在“促进工程”的学习中,袁老师的生活逐渐发生了变化:星期日她陪丈夫出去买衣服,并且学着买菜,做饭,丈夫很高兴。孙老师说:家庭生活的幸福,可以使自己在学校工作时有愉快的心情,从而更容易在情感上给孩子以积极的影响。
教师要善待别人,也要善待自己。然而许多老师不能善待别人的原因,往往是不能善待自己。他们整天埋头于备课、批改成堆成撂的作业,业务范围之外不读书,不看报,也不注意培养有益的业余爱好,结果是知识老化,视野狭窄、甚至导致性格偏执。因此,专家们主张在改进教育行为的同时,应注意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和生活质量。生活是多彩的,工作不应成为教师生活的全部。现在不少教师找回了自己做学生时的爱好;休息时,听听音乐,看看小说;假日里,与家人逛逛公园或参加一些学术活动。参加“促进工程”的一些学校的领导们也注意采用“人性化的管理”,让老师们的生活更和谐、更完美。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心理健康。
目前,北师大的“学习与心理健康促进工程”已从北京走向全国更多的省市,受到广大教师由衷的欢迎。